海南自貿港對推進RCEP進程有何作用?這場論壇給出答案
據海南日報客戶端丨記者王培琳 羅霞
5月29日,由海南省委宣傳部、中國日報社、中國人民外交學會、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主辦,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研究院承辦的“開放合作 發展共贏:共建全球最大自貿區——RCEP區域發展媒體智庫論壇”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
如何共同開創RCEP經濟合作新篇章?如何推進疫后區域均衡復蘇與融合發展?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下的中國與東盟高水平合作機遇與前景怎么樣?圍繞這些主題,來自不少國家的與會嘉賓展開深入討論,積極建言獻策,共促合作與發展。
以開放共享為主題推進RCEP進程
當前國際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如何更好地以推進RCEP進程促進經濟發展,是與會嘉賓探討的焦點。
柬埔寨前副首相蓋博拉斯美指出,開放合作、發展共贏的倡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必要。當前,我們面臨著非常重大且復雜的挑戰,各個國家應該共同努力、共同推動合作項目以促進區域集體福祉。
“RCEP對于區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要進一步深化區域合作。”中歐論壇發起人、歐盟新地平線項目董事總經理莎達認為,現在是尋求全球合作的時候,現有的平臺有助于形成推進力量,RCEP就是推進力量之一,在亞太地區要建立多樣的合作,只要大家團結起來,就可以促成全球經濟的增長。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夏德仁認為,RCEP最大的特點是其開放性和包容性,其成員國不僅有發達國家,也有全球最不發達的國家,從這個角度看,RCEP是一個共享發展的自貿安排,這可以視為區域層面上“分好蛋糕”的一種重要探索。
中日韓合作秘書處秘書長歐渤芊認為,當前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著眼后疫情時代,RCEP成員國應繼續堅定地維護和推進RCEP的實施,盡快恢復、穩固并優化區域產業鏈和供應鏈,增大域內貿易投資。使域內國家能更好地發揮各自在供應鏈和產業鏈中的優勢,進一步促進域內商品、服務、資金、投資等流動,使區域經濟更具韌性和包容性。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提出,堅定推進RCEP進程。未來幾年,各成員國齊心合力推進RCEP進程,將會形成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將會把巨大經濟增長潛力轉化為現實經濟競爭力。
深化中國與RCEP成員國的合作
在論壇各個討論環節,均有不少嘉賓提出,中國可以進一步加強與RCEP成員國之間的合作。
在菲律賓中華研究學會會長班樂義看來,RCEP可以支持中菲兩國開展全面的合作,譬如在農業制造、自然資源等方面。
中山大學自貿區研究院院長符正平認為,中國可以考慮跟東盟國家建立農業自由貿易區,進一步加強農業產業技術的交流和開放合作,包括農產品進出口、農產品加工。進一步延長農業產業鏈,發展農業技術貿易、服務貿易、設備交流。
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國際貿易室主任沈玉良認為,要推動中國與RCEP成員國之間的數字貿易合作。
“中國與RCEP成員國之間的數字服務實際上已經嵌入貿易和投資鏈。”沈玉良說,如果在數據流動、數據規制方面能夠進一步落實RCEP規則,數字貿易量會很快上去。其次要以跨境電子商務帶動數字貿易發展,并推動中國與東盟國家服務貿易數字化。
此外,夏德仁認為,除了經貿合作外,要加大社會建設領域合作與人文交流合作。尤其是中國過去幾年在脫貧攻堅上積累的經驗,可與RCEP欠發達經濟體共享,推動其減貧進程。
推進RCEP進程中發揮海南自貿港作用
推進RCEP進程,需要各方力量積極參與。與會嘉賓們提出,這些力量中,不得不提海南自貿港。
海南自貿港在推進RCEP進程中的優勢明顯,這是與會嘉賓的共識。
夏德仁認為,在推動中國各地與RCEP成員國開展更加緊密的經貿合作中,海南無疑可以發揮更加特殊的作用。
“海南自由貿易港有條件成為中國與東盟全面戰略合作的重要樞紐。”遲福林表示,海南與東盟國家地緣相近、人文相親,既具有面向東盟最前沿與地處RCEP中心以及背靠超大規模國內市場等優勢,也具有開放政策與制度優勢。在海南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自由貿易港,就是要充分發揮其獨特作用,打造成為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的自由經濟區、公共衛生與健康合作示范區、藍色伙伴關系核心區以及全面人文交流特區。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表示,在推進RCEP區域合作進程中,通過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海南自貿港的作用將進一步凸顯。此次論壇的舉辦恰逢其時,希望借助媒體智庫的力量,開創RCEP區域合作的新局面。
中改院
官方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信掃一掃